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国际商学院学生积极投身学校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建设,在乡村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
7月16日,“辽韵双语振兴”实践团队赴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开展以“双语传情守初心,民族团结助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首站抵达清原镇镇西村的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入学习当地特色产业技术。在药材试验田,专业技术人员详解土壤改良、播种密度、水肥管理等种植要点,实践团成员仔细观察、积极提问,全面了解种植技术、市场前景及产业扶持政策。走进清原公鹿养殖场,成员们观察公鹿生活习性与饲养环境,记录养殖数据,并与负责人交流品种选育、疾病防控和市场销售等经验,对特色养殖业有了深入认识。在菌菇种植基地,团队向技术人员学习土壤选择、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及采摘技巧,还亲身参与菌菇采收劳动。在实践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要靠实干”的内涵,明白脚踏实地才能推动产业发展。

此次清原之行意义重大,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收获实用技术,更洞察到产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沉淀了责任与担当。当前东北振兴与辽宁全面振兴行动正稳步推进,团队将发挥民汉双语优势,整理当地特色产业经验,制定双语宣讲方案向家乡群众普及。同时持续关注当地动态,为破解产业困境献策,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让产业硕果香飘辽沈大地。

7月12日,“砥柱山河”实践团队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从“九·一八”事变残历碑开始参观。残历碑以1931年9月18日的台历形象呈现,记录着那个屈辱的开始,大家在碑前驻足,庄严肃穆,心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步入主展馆,馆内陈列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再现了那段山河破碎、东北人民惨遭奴役的黑暗历史。无论是日军侵略的铁证,还是东北军民奋起反抗的事迹,都深深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在东北军民抗日斗争展区,看到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的事迹介绍,成员们被他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所打动。此次参观,成员们也参与馆内举办的“寻红色足迹,做有为少年”活动,通过互动游戏、知识问答等环节,深入了解抗战历史知识,在沉浸观展式场景中感悟抗战精神。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学习,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学习,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小组成员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奋勇前行。

8月3日,“剪韵满乡·纸传同心”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使命。 团队深入本溪满族自治县村落走访村民。队员们与各族村民促膝长谈,详细记录剪纸技艺在当地的传承脉络、民俗寓意及当代发展困境。随后,队员们前往小市一庄景区,与景区管理人员探讨剪纸体验角和剪纸IP的可行性,剪纸传承人现场演示了“多层套剪”技法,其作品将满族文化符号与中华传统吉祥寓意相结合,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共生共荣。之后,团队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内史料生动再现了各族军民共同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让队员们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最后,队员们前往当地托管班,教小学生剪制融合多民族元素的简易作品。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在欢声笑语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既梳理了剪纸技艺的传承现状,也以实际行动推动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更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理念深入人心。队员们表示,将继续肩负起青年责任,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为本溪满族自治县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26日,“守护碧水清流”实践团队的八名成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水资源保护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首先来到青岛水务博物馆,线上通过查阅馆内丰富的电子资料,了解青岛水务发展历程;线下实地参观污水处理模型、水源保护展示区,直观学习污水处理工艺与水源保护要点,对水资源保护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实践团来到李村河,对比线上收集的治理前污水横流、垃圾漂浮的资料,亲眼看到如今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的景象。沿着河岸观察,向周边居民了解李村河治理前后生活的变化,实践团全体成员深刻体会到环境治理的成效。

为扩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实践团精心制作三份海报,涵盖污水处理原理、水源保护重要性、日常节水小窍门等内容。成员们不仅在周边社区宣传栏张贴海报,还发动青年学子在各自社区张贴,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未来会积极投身环保实践,为守护碧水清流贡献力量。

7月26日,“辽沈薪火传承”实践团队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让同学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战史馆,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文献资料以及图片展示,全方位呈现了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战斗过程和伟大胜利。在支前馆,各类展品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感人画面。推车、担架、军鞋等实物见证了人民群众与子弟兵之间的鱼水深情。英烈馆内,一幅幅烈士的照片、一件件烈士的遗物,诉说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商学子扎根大地、服务基层,在乡村实践中笃行致远,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让我们砥砺奋进,让实践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