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生活动
服务三农,践行使命丨国际商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国际商学院学生积极投身学校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建设,在乡村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

2025年7月15日至7月19日,“籽籽同心·追‘锋’燎原”实践团队前往辽宁省抚顺市,开展主题为“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的暑期社会实践辽宁专项活动。  

在雷锋纪念馆雷锋塑像前,抚顺市市委书记为实践团成员授队旗,成员们齐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重读《雷锋日记》。在雷锋纪念馆内,实践团深入了解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让雷锋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实践团聆听了一堂以“赓续辽宁‘六地’红色血脉,谱写新时代‘六地’全面振兴新篇章”为主题的党课。成员们深刻感悟到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光荣使命,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投身辽宁振兴实践的理想信念。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抚顺石化工业展览馆等工业地标,实践团回顾了抚顺工业的辉煌发展历程。场馆内每一处印记都诉说着抚顺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辉煌与担当,展现了一代代产业工人顽强拼搏的坚韧精神。与此同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团走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这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实践团成员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活动期间,新华社、人民网、辽宁日报、抚顺发布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累计报道44次,实践团成员接受市级媒体及自媒体采访6次。

23EAE

下一步,实践团将构建雷锋精神线上线下传播矩阵,深入民族地区、社区、学校开展理论宣讲,探索新媒体传播渠道;将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为指引,深化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拓展“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分队”的志愿服务实践场景,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推动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为实现雷锋精神从思想认同到生动实践的有效转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141A0

2025年8月10日,“躬身实践启真章・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践团队参观了位于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座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场馆,让团队深刻体会到了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岁月。踏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醒目的残历碑。它宛如一本翻开的历史巨书,碑上刻着“1931年9月18日 星期五 农历辛未年七月十三 秋分”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参观。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对中国东北实施残酷殖民统治的全过程。

20BC4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我们看到了日军的残暴行径——他们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东北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看到了东北人民的顽强抵抗——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不屈不挠,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家园与尊严。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英雄的事迹更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参观过程中,大家沉浸在历史的沉重氛围中,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各位成员面对真实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对九一八事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和平的珍贵。走出博物馆,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5年7月25日至7月29日,“寻根鹿城 追溯时光”实践团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探索黄河文化与走西口根脉,打造亮丽包头城市名片”的实践活动,深入走访了包头市各历史文化景区。

26842

在包头市团委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系统考察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先后参观包头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深入了解包头走西口文化这一璀璨明珠,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不断追寻着文化血脉的根源。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观看了包头市城市建设的沙盘模型,这座依山傍水的“草原钢城”规划有序,展现了包头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繁荣的发展历程。在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西口文化与鹿城情怀的融合,这正是中华儿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写照。随后,实践团在包头市团委的安排下来到黄河岸边,深入“天下黄河第一村”探索当代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通过走访当地村民,了解这道靓丽风景线的发展历程、当地如何依托特色文化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兴边富民的发展实践。

268D4

此次实践活动让每位成员都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这座城市的生动写照。通过深入每一处历史景区,成员们不仅增强了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理解,更深化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激发了立足实践、躬身服务的热情,为自身全面发展和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

2443D

2025年7月20日至30日,“语通乡村・智汇瞿昙”实践团队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朵巴营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以普通话为纽带助力破解当地发展难题。实践团首先深入调研当地发展困境。瞿昙镇以农业为主,富硒马铃薯品质优良,却因语言壁垒难以拓展销路,仅能低价卖给零散收购商。青壮年在电商、旅游等领域因普通话水平不足屡屡受挫,语言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团开展了多维度实践活动。在农户培训方面,团队编写了《农产品售卖普通话培训手册》,涵盖产品介绍、交易沟通等实用内容。考虑到农户文化水平,团队从基础发音教起,纠正“土豆”“马铃薯”等词汇的发音,并结合实际场景反复练习,逐户定期辅导,帮助农户掌握电商所需的普通话表达技巧。在青少年群体中,实践团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词语接龙”“方言转普通话”等游戏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日常生活,让他们逐渐敢于用普通话介绍家乡文化。

2112B

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农户们能够用普通话在社交平台推广农产品,电商渠道逐步打开,富硒马铃薯等特产开始突破地域限制。青少年从最初抵触到主动使用普通话,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此次实践将语言能力提升转化为文化自觉。村民和孩子们用普通话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是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这种文化自信让乡土文化跨越地域限制,成为乡村振兴中鲜活的精神力量,充分体现了普通话在连接市场、激活文化、凝聚发展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2090F

2025年7月20日至30日,“乐满新乡·富甲一方”实践团队赴乐甲街道开展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实践团首站走访了满族部落的农田,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农作物种植品种、生长周期及收成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当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技术推广、市场信息对接等挑战,进一步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在推动乡村发展方面,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乐甲独特的满族文化资源,设计了一系列融合满族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文创产品,包括手工艺品、文化衫等。此外,团队还提出文旅融合发展建议,规划打造满族文化体验游线路,整合传统建筑、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等资源,以促进居民增收,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为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实践团在乐甲小学组织了一场蹴球比赛,带领孩子们分组竞技。这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运动乐趣,还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23B68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积累了宝贵的基层经验,也深化了他们对乡村发展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2090F

2025年7月21日至25日,“石榴花开 赤籽同心”实践团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实践团先后走访延边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延边博物馆,通过珍贵史料和现代展陈,系统了解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成就。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延吉市丹英社区,成员们与社区党委书记深入交流,学习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的创新经验。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和龙市光东村,实践团实地调研智慧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切身感受“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实践。在龙井市三合村,成员们与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探讨青年在边疆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36CAE

通过此次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边疆发展的坚实基础,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的持续注入。实践团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促进民族团结、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1C83B

2025年7月至8月,“启航青龙乡·筑梦民族行”实践团队开展实践活动。7月27日,实践团走访栗淼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周成国董事长就“三下乡”活动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下午,实践团深入生产车间系统学习板栗加工工艺流程。当晚,青龙县宣传部崔岭部长与团队座谈,详细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政策要点,分享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7月28日晚,实践团在电商平台开启“青龙板栗与冻梨”直播带货首秀,以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为亮点,吸引观众超万人次。

15B20

7月30日,团队创新采用“猫Meme”形式拍摄实践纪实短片,生动展现下乡历程,发布后迅速获得2万余次播放量,为青龙板栗品牌增添年轻元素。7月31日,在周董事长带领下,实践团实地考察了树龄千年的“中华板栗王”古树及日本糖炒板栗株式会社社长林庆一先生之墓。后续几日,团队相继走访秦皇岛百峰食品有限公司、当地特色民宿及古长城遗址,系统了解青龙板栗种植历史、地理优势及“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15A5D

在为期半个月的实践中,团队通过工艺调研、政策研讨、线上推广、品牌体验等多维度实践,累计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10篇,制作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万次。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生产,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实践结束后,团队将充分转化调研成果:一是依托校企力量常态化带货直播间;二是以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推广青龙板栗,深挖地域特色,讲好品牌故事;三是创新“电商+文旅”营销模式,助力青龙农产品品牌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此次实践既是终点,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2221B

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商学子扎根大地、服务基层,在乡村实践中笃行致远,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让我们砥砺奋进,让实践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





下一条:服务三农,践行使命|国际商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