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认证
认证百科
国际认证和全球排名视角下的商学院战略管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商学院经历了30年的发展,其发展模式已由粗放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其中,不少国内院校依托国际认证与国际排名为抓手,对标全球标准,用国际语言阐述中国商学院故事,夯实学院的战略管理能力,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本文将解析国际主流商学院认证(AACSB与EQUIS)和国际顶尖排名(FT Ranking)如何对其战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从而为国内院校选择参与何种国际认证与国际排名提供参考建议。

AACSB(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与EQUIS(EFMD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是国际上最为主流的两个商学院认证,其认证标准受到业内普遍的认同。两项认证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即“使命驱动”(mission-driven),商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地制定其使命与愿景,同时以使命为导向在学院的战略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体现与使命愿景的一致性。无论是“纵向整合型商学院”(即综合性商学院提供从本科到高管培训等一整套商业管理教学项目)或是“专业型商学院”(即致力于侧重特定领域的商学院)都需要注重使命和愿景的合理性,设置使命愿景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符合外部政策和经济环境以及学院的自身历史和特点。此外,学院还需要确保使命愿景与其资源的一致性,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资源、师资资源、学院硬件资源、行政员工资源以及管理制度等。换而言之,学院在制定使命愿景时,需要确定财务资源、硬件资源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具有足以支持学院达成目标的能力,还需关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行政员工质量、行政管理效率能否满足实现使命的要求。由此要求学院需要制定相应的招生战略、校园发展战略、科研发展战略、师资发展战略等。同时,两项认证都要求在商学院管理机制中引入学院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和持续改进,确保切实有效地推动学院的发展。

简而言之,商学院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需要聚焦“主航道”(where to play),不在非关键战略领域浪费资源,即“使命驱动”并不要求学院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是需要学院决定今天做什么,从而拥有明天的未来。学院的使命愿景与其战略规划紧密相连。成熟的学院战略规划体系通常体现了四个共同的特征:

1)清晰的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2)独特的价值诉求(与竞争院校的显著差异性);

3)完整的价值链(能够体现学院内外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4)战略的连贯性(学院的战略至少能涵盖三至五年的时间,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


文章来源:AACSB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AACSB2020版商科认证标准视角下的学习质量保障体系解读 下一条:AACSB认证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