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连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学院举办国际商务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论坛

为加强国际商务学科建设,拓宽学院师生学术视野,提升师生科研水平,2022年11月19日,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了国际商务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崔日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教授,围绕国际商务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作经验介绍,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孝松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发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施炳展教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陆菁教授等专家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学术报告,我校张维民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致辞,国际商学院院长张巨勇教授介绍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建设及人才培养思路,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张维民副校长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以及国际商学院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学校坚持“四个突出”发展战略,激发改革创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国际商学院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引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民族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国家化、多元化的特色之路。“十四五”期间,大连民族大学将朝着全面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进。

国际商学院院长张巨勇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国际商学院的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培养方式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思路,一是跨学院跨专业协同培养,校企协同育人,二是以国际化战略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适应国家开放和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战略,设置了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商务三个方向。

本次论坛围绕两个主题,一是国际商务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二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学术前沿问题。

国际商务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围绕国际商务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主题,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崔日明教授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授权点高质量建设》为题从对标教育部培养方案、有特色设置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材设置以及科研成果六个方面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国际商务硕士授权点进行论述。崔教授提倡学校与政府机关、经济产业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在专业教学中采取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同时也应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崔教授指出,在国际商务专业研究方向上要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国地方经济和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进行服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以《以特色化建设,推动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为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专业学位建设的标准,指出“好”的专业学位要培养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牛教授还分析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难点,并指出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性培养,不能违背专业硕士设立的初衷将国际商务专业型硕士办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术型硕士。此外,他还强调要提高校企合作深度,要有真正的业界资源。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建设水平的核心应该突出专业特色,突出特色的核心,建议专业建设充分挖掘民族题材、民族资源,打造一个立体的以民族地区全球商务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提倡设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中心,设立专门的机制来运营国际商务硕士。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教授以《从跨境电商到数字贸易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培养计划》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他从平台建设、主题活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在浙江大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围绕着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所开展的活动和心得体会。他指出,任何一个学科建设都要依托平台,打造一个强而有力的团队。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术前沿问题论坛

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术前沿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李春顶教授以《外贸高质量增长与共同富裕:统计证据与量化模拟》为题作报告,李春顶教授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增长对我国整体收入、劳动收入占比和缩小城乡差距都有积极意义,贸易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量化模拟了进口关税减让、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开放、区域贸易协定及中国技术进步对社会福利、GDP和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得出不同贸易高质量增长路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王孝松教授以《去工业化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为题作报告。他从部门间的资源错配、生产性服务的扩张、劳动力供给等方面揭示了地方产业去工业化对企业出口产品增加率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宏微观数据测算、检验了地方产业去工业化对企业出口产品增加值率的影响及影响机理。此外,从两个维度扩展考察去工业化对国内价值链的抑制性效果以及过早去工业化的经济影响。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大背景下,探讨地方产业去工业化对企业出口产品增加率的影响,对我们未来产业的规划、实现外贸高技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林发勤教授以《贸易限制措施对政策实施国有何影响-来自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反倾销的实证证据和量化分析》为题作报告。报告基于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反倾销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4-2021年中国来自25个国家主要农产品进口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对于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大麦实施反倾销存在贸易限制、贸易转移效应。国内的大麦餐饮没有彻底得救,而且进口价格增加导致下游啤酒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的绩效出现短暂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整体福利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贸易条件恶化,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教授以《进口关税调整、传递效应与中国进口价格变化》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从企业产品进口来源地视角,以2001年入世为“分水岭”, 研究了进口关税变化对企业自身进口价格的影响,发现不存在准梅茨勒悖论。高质量的出口商、进口来源国的市场势力、第三国出口价格和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程度等对传递效应起到了异质性调节作用。为我国进口贸易大国、贸易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南开大学施炳展教授以《贸易质量的测度方法,前沿及应用》为题作报告,施炳展教授对各种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梳理和点评,指出各测度方法的不足,提出测算出口质量时产品越细分越好、越微观越好,强调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KSW(2013),以及生产率、固定成本效率共同决定出口产品质量,最后对前沿的贸易质量文献进行了介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陆菁教授以《对接高标准自贸规则,促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题作报告,她从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新一代国家重构经济新规则、东亚区域一体化绩效评估、高标准经贸规则国际比较和对接高标准经贸规模五方面,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发展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分析,又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围绕以上专家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与专家进行了互动。本次论坛为新时代国际商务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借鉴、新建议、新思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问题的学术交流做出了新探索、新尝试。今后,国际商学院将积极采纳与会专家的建议,不断夯实国际商务学科基础,继续大力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全力提升学院科研水平,为打造高水平学科不懈努力。

上一条:学无止境,勇往“职”前|国际商学院召开2020级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下一条:大连市中日经济合作交流协会向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捐赠运动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