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学校“抓落实、抓基层、抓学风”的工作总要求,国际商学院面向2022级学生开展“1+1”陪伴成长课堂。“1+1”陪伴成长课堂以长线教育、全程引导为总思路,构建由1名辅导员加1名专业教师或职能部门教师或优秀校友的协同育人模式,本学期第7至12周以班级为单位,分阶段、分模块开展非专业类互动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
4月10日上午,汪家擎老师以“以简历为导向,做好学业规划”为主题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221班学生开展授课。在课前准备环节,每名同学聚焦自身发展现状制作个人简历,主动发现能力素质薄弱部分,思考未来努力方向。课上,汪家擎老师详细介绍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考研、考公形势,强调做好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从学习成绩、资格证书、实习实践经历、个人荣誉、获奖经历等方面分版块带领学生识读简历,为学生提供定制化成长方案。邀请国际商学院2023届优秀毕业生郑友哲带来“大学生活攻略指南”专题分享,结合自身求学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要珍惜韶华、做好规划、脚踏实地、勇于追梦,及早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为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月10日下午,焦艳鑫老师以“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商务221班学生开展授课。焦艳鑫老师围绕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部分进行讲授,通过丰富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汉字发展历程的思考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国际商学院青年学生宣讲团组长顾珈宁带来“道中华”专题宣讲,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一带一路”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继承,深入领会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营造出学习宣传阐释“道中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4月11日下午,王义丹老师以“思维导图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面向会计学223班学生开展授课。王义丹老师通过餐巾纸背面的故事引入课程主题,从思维导图的定义、应用和制作三个方面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要学习善用思维导图,并将其应用到学习中去,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新疆内派教师艾山江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强调了在大学生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要争当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之后,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分组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维导图,全面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要点。
4月12日下午,刘芷卉老师以“提升网络媒介素养,自觉弘扬网络正能量”为主题面向财务管理221班学生开展授课。刘芷卉老师从网络媒介之听、看与感受,到网络媒介之思、想与理解,再到网络媒介之评、写与创造,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上好网络素养“必修课”。课上,刘芷卉老师还组织学生以“网络媒介的利弊对比”开展辩论赛,不断丰富授课形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对非理性舆论的抵抗力,自觉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1+1”陪伴成长课堂是学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院“爱生如子”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学院将进一步在平台打造、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奋力推进学校“抓落实、抓基层、抓学风”的工作总要求落地见效。